登录入口

网络通信技术的十大特征

特征六:数据

体量巨大 创新颠覆

网络与数据密不可分,缺一不可,数据及其服务是国家战略和经济的基础设施。有统计显示,人类在计算机商品化之前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已积累了12EB数据,到2006年达到180EB,在2006~2011年间已超过1600EB,这一数字每3年就会增长4倍,2015年就已达到8ZB(引自《第四次工业革命》),2017年年底有望突破16ZB。这些体现出近几年网络中呈现的大数据(指那些一般软件工具难以捕获、存储、管理和分析的数据,有人把数据比作新的石油),5V特征引发传统网络信息技术的新挑战:海量性(Volume)、时效性(Velocity)、价值密度低(Value)、多样性(Variety)、真实性(Veracity)。网络中从关注因果关系,转向更多地关注数据相关性、时效性和个性化。

目前看,大数据杀手级处理手段还未出现,国内某经济大省2018年6月一个月的数据流量达6.9万T,每月增长160%~200%,如何承载和处理,我们还无技术对策。大约再过20年,全球数据量将可能达到尧字节,这是目前已知的最大数量级术语,更大数量级至今还未定义。问题是,今天几乎所有的数据信息都是按照人类能理解的习惯编排的,可我们能力已达到极限了。需要把数据信息按机器或人工智能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编排,一旦这些数据信息能被机器知化,将会有颠覆性创新和新奇的事物呈现在我们面前。

IBM前CEO认为:计算模式大约每15年发生一次变革,1965年是大型机,1980年是PC,1995年是互联网,2010年是移动互联网(实际上,后两项都是网络通信技术)。如果是这样,2025年是什么,2040年又是什么,急需发明崭新的技术方法或范式。

特征七:带宽

飞速发展 需求无限

按照库伯定律,在给定无线频谱中传送的信息量每两年半就翻一番。再比如,互联网上每秒比特的传送量每16个月就翻一番。IDC研究报告认为:全球每18个月数据量翻一番,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落后于信息流量的增长幅度,成为新的瓶颈。2017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已达到4.5万亿元,占最终消费支出约10%。预计2020年将达到6万亿元,年均增长将超过11%(引自国务院信息消费指导意见)。

再以光纤通信为例,中国第一个光纤通信系统工程是1982年连接武汉三镇的8Mb/s工程,到2017年单波商用系统已达到100Gb/s,增长1.25万倍。如果算上波分复用,商用系统至少已达到100×100Gb/s,35年增长125万倍。一般认为,骨干网光纤传输带宽每9~12个月翻一番。

无线移动也类似,通信速率不断提高,从传统的2G通信到近年来的4G通信,传输速率提升几千倍,目前4G-LTE商用系统空口速率按1000Mb/s计算,与30年前大哥大手机相比,增长约10万倍。2015年全球移动数据比15年前增加了4亿倍。

连接带宽将从Gbps → Tbps → Pbps → Ebps → Zbps是趋势,连接带宽还将继续呈指数级增长,呈现高带宽、大容量、长距离特征。追求更高带宽是人类信息发展的基础目标。
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下一页

上一条:新媒体八个新趋势,你注意到了吗? 下一条:传统经济学在互联网领域失灵了吗?

关闭